遲補鑊 冇神經 深圳研建港校 港府一於少理

深圳市教育局研究在當地建「港人港治」中小學紓緩跨境學童造成學位不足及關口逼爆的問題,惟本港教育局對深圳建港校的建議大潑冷水,堅稱跨境學童上升只是「過渡性現象」,現階段沒有在深圳建校的計劃,令每日需長途跋涉來港上學的跨境學童繼續淪為人球。有立法會議員批評,內地政府已是反應遲鈍「慢幾拍」,早應提出上述建議,又斥港府更是沒有主動應對的神經兼麻木不仁,不主動也不配合,令一眾跨境學童繼續承受「朝五晚七」非人生活。不過,有教育界人士形容有關建議「遠水不能救近火」,且對跨境學童家長的吸引力有限。

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數字顯示,本學年有逾二萬八千名跨境學童每日經各陸路邊境管制站來港上學,比上學年大幅增加近一成三。

學子人潮成重大安全隱患

內地媒體昨引述,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勤指,除了跨境學童深港之間「鐘擺式」上學,加上家長、保母等每天都在關口聚集,對本來已擁擠的出入境口岸構成重大安全隱患,建議深圳市政府劃出土地,容許香港特區政府在深圳建立港人十二年制學校,讓跨境學童就近入學,享受與香港同等水平的義務教育,並建議逐步放開跨境學童入讀深圳公辦學校的限制。

教局:跨境童增僅屬過渡

報道又引述深圳市教育局指,自一○年已開始關注跨境學童問題,下一步將協調市港澳辦、公安局、口岸辦及香港教育局,委託第三方研究機構探討如何解決。深圳已跟香港教育局溝通研究,探討在深圳開辦由香港特區政府資助、提供港式教育的學校,指本港教育局也做過相關研究,探討在深圳建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,待香港教育局有明確決定後,市教育局將積極配合。

教育局回應查詢時指,自一三年本港向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實施「零配額」政策,料整體跨境學童人數將於兩三年內達至高峰,隨後逐步回落至穩定水平,認為跨境學童人數上升只屬於過渡性現象。教育局與深圳教育局一直緊密合作,開辦港人子弟學校和港籍學生班,讓港籍學生可留在內地就學。現階段政府沒有在深圳建校的計劃。

到內地建校可紓過境壓力

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王國興批評內地政府雖然遲鈍,但「遲到好過無到」,終推出一個期望解決跨境學童學位不足,以及關口逼爆的改善建議,但他對教育局的回應感到失望及遺憾,批評該部門短視,對跨境學童極不公平。「見到佢哋咁細個就長途跋涉返學,有啲惻隱之心都會想佢哋舒服啲,我唔明點解香港啲官員咁短視同麻木。」

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,在深圳籌建港校涉多個複雜因素,現時始研究是「遠水不能救近火」,加上跨境學童人數太多,在深建設的學校容納學生有限,故成效很低。

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周啟良亦指,在深圳籌建港校,對跨境家長的吸引力有限,因他們始終喜歡香港的學校,來港讀書仍會是他們的主流選擇。隨着「零雙非」政策,跨境學童湧到香港讀書的熱潮兩、三年後便會結束,現時在深圳建港校的意義就不太大。

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.cc東網iPhone/iPad/Android/Windows Phone Apps